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简介

创建与沿革

研究院成立于2004年7月,同年9月挂牌运行。下设纳米科学研究所、仿生结构与材料防护研究所、微小卫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院是以重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主的专业科学研究实体,旨在开拓和培育未来重大科学研究领域,促进新型交叉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形成基础研究和技术探索领域重大的原创性成果。

科研方向、特色及主要科研成果

研究院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5项,面上项目26项,863项目3项,973项目2项,国防预研项目3项,“十二五”航天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项,科研项目到款3600余万元。此外,还承担了我校航天技术探索项目——天巡一号卫星的研制任务,总经费4800余万元。参与申报“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作为牵头单位负责申报的“纳智能材料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后获批建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被SCI收录200余篇,被EI收录近百篇。其中SCI影响因子最高为12.186,单篇他引次数最高的超过140次。授权专利40余项。

纳米科学研究所自成立至今,已发展成为在纳米科学领域能够连续稳定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的研究团队。团队以“纳尺度物理力学”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为核心,在纳尺度多场耦合为基础的纳智能材料“机-电-磁-光-电”耦合研究和高效能量转化纳米技术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通过与材料、机械、物理等学科的密切交叉,形成了纳米技术工程化研究优势。团队成员在Phys. Rev. Lett., J. Am. Chem. Soc., Nano Lett., Adv. Mater.等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15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7以上SCI源刊物的论文有10篇,SCI源刊物引用超过1000次,被Nature集团3次亮点报道。获授权专利9项。近5年来,承担了国家973和纳米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主持教育部重大研究计划预研项目、江苏省重点项目和攀登计划项目等10多项,其中已完成的教育部重大项目“纳尺度下多场耦合及相关信息功能器件的基础研究”结题获优,完成的江苏省重大项目“纳智能器件系统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被评为特优。

仿生结构与材料防护研究所是跨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力学、机器人技术、脑(神经)科学及材料科学等的交叉综合研究机构,已成为国内仿生科学与工程领域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团队,形成了仿生与生物机器人、生物运动力学、轻质结构与材料、摩擦学与表面工程等四个研究方向。承担了973子项目1项、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空天重大项目1项。获授权专利15项。在国际权威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Tribology Letters等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在运动仿生研究中,设计研制了国际上第一套用于动物多足接触力同步测试的三维全空间运动力学测试观测系统。参加了“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荣获第39届日内瓦发明博览会金奖和罗马尼亚政府奖。研制成功的仿壁虎机器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科技人生》和《走进科学》栏目以及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微小卫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在飞行器设计、力学、热控、能源、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专业支撑的基础上组成的跨学科研究机构,主要开展微小卫星及扩展平台的研制工作。2011年11月9日,自主研制的天巡一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成功建立星地通信,完成对地三轴稳定。根据卫星总体设计要求,卫星在轨试验任务包括对地成像和目标特性测试。目前已成像150余幅,成像对象覆盖国内外城市、河流、山川、海洋、水库、农田、道路等地貌,成像清晰完整;卫星目标特性测试符合预期。已按期圆满完成了卫星在轨试验任务。通过卫星研制,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微小卫星研制的一站式服务能力,在卫星系统总体设计、电测、电装、总装、总测、地面测控、卫星图像处理及应用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工程经验;形成了一支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年轻团队和“肯钻研、敢负重、勇超越”的团队精神。同时,建成了姿控仿真实验室、数据综合实验室、地面测控实验室及总装总测实验室。天巡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与在轨运行已受到军方、工业部门及兄弟院校的极大关注,包括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十余家媒体专门对此展开了报道,介绍天巡一号研制情况的专题片《凤舞九天》也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此外,中心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863项目2项,“十二五”航天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项。获授权专利18项。

教学特色与成果

建院以来,研究院教师指导研究生三百余人。有1人获全国百优博士论文提名,1人获学校推荐参加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5人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7人获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

师资力量

研究院现有教职工总数48人,专任教学科研人员38人。其中有正高级职称人数10人,副高级职称人数15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人数29,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为76%;博士生导师8人;长江学者1人、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入选江苏省“333工程”4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3人;天巡一号卫星研制团队荣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学术交流

研究院教师在国际学术会议做相关的邀请报告和分会场主题报告50余次。邀请中科院、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德国威尔茨堡大学、俄罗斯乌法航空技术大学等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和大学学者来校访问80余人次。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十余所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深入的合作关系。举办了香山科学会议、中国仿生科学前沿暨发展战略研讨会等重要学术活动。